據(jù)造船速報消息,今年全世界相當(dāng)多造船廠受到手持訂單量的下滑及新造船價的下降趨勢的影響將面臨嚴(yán)重的經(jīng)營危機。
根據(jù)克拉克松14日報告,目前中國船廠的手持訂單量為1.46億DWT(在全部中所占43%)、韓國船廠為9800萬DWT(29%)、日本船廠為6100萬DWT(18%),這些國家的手持訂單量持續(xù)下滑,因此要獲得訂單的壓力日益巨大。
早在2008年全世界的造船業(yè)向好時期,相比新造完工量的手持訂單量所占570%,確保了約6年的工作量,到2011年1月其比率下降到294%,再到今年3月該比率下降到209%,曾在1999年不景氣時甚至下降到193%。
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造船業(yè)界約擁有2年的工作量,但實際上中小造船廠的工作量已經(jīng)達到了最低點。另外,最近與船舶完工量相比新接訂單量的比率也達到了歷來最低的水平。在正常的情況下一般其比率要達到100%的水平,即新接訂單量及完工量幾乎持平,然而1998年--2002年的平均值為113%,在2003年--2007年好景時期的為350%。該比率繼2009年以后到2011年平均值為46%,今年還下降到22%。
去年韓國及中國僅獲得了相當(dāng)于年均完工量的50%的訂單,日本則僅獲得了20%的訂單。因為訂單量呈現(xiàn)銳減,造船廠要調(diào)整建造時間表,或者進軍海洋領(lǐng)域之后試圖實現(xiàn)多樣化。
沒有競爭力的中小造船廠甚至相比船舶完工量的手持訂單量所占的比率將下降到1980年度以來的最低水平,中小造船廠為了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需要力爭尋找能生存下去的方法。






